首页 > 苏州景点>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最初取名为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324),晋明帝一次梦见三清道君驾云来到苏州,于是下旨重修道观,并赐名为上真道院。明帝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是一个谜。推想起来,明帝时,晋室风雨飘摇,缮修苏州的道观,也许是向吴中大族示好的一种表示。道院经过了“敕修”——朝廷扶持,身价也就上去了。唐、宋两代,这座道观,皇家多次赐款修缮,并一再改名。道观规模扩大了,装点得更为庄严华妙,周围的环境也随之起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地名的变化,唐玄宗时将道观改名为开元宫,于是就有了曾经存在过的“宫桥”和现存的“宫巷”;宋真宗时将这个道观改名为天庆观,于是就有了观前街最早的可以考查的地名——天庆观前,简称“观前”。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诏令天庆观改为玄妙观,于是“天庆观前”,就相应地改为“玄妙观前”。从这个时起,这个街名就一直沿用下来。

    玄妙观从它始建的时候算起,有一千七百多年,它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情貌,由于文献资料的不足,我们的了解只能是雾里看花。
    比较有意思的记述,也有。早一点的,可以看看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述说:
    话说苏州府城内有个玄都观,乃是梁代所建,唐刺史刘禹锡的诗道:“玄都庙里桃千树,就是此地。一名玄妙观。这观据郡城之中,为姑苏之胜。基址宽敞,庙貌崇宏,上至三清下至十殿,无所不备。各房黄冠道士,何止数百。内中有个北极真武殿,俗名祖师殿。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判断人间祸福。小说家言,不能看得太认真,玄都观,是一个道观,不过不是玄妙观的别称,也不坐落在苏州,而是在长安。玄妙观里确曾遍种桃花,花落似锦,所以观前街一度又称为“碎锦街”。始建也非梁代,不过对玄妙观的位置、概况和信奉的教派的介绍,倒是正确的。
    近一点,比较详细一点,可资参考的,该是道光年间的《玄妙观志》。当代苏州学人姜晋、林锡旦先生据志书记载和附图,在《百年观前》一书中,对全盛时期的玄妙观作了细致的描述。全盛时期的玄妙观占地52亩,其格局分为中、东、西、北四路,堪称江南最大的道观。书中有一段赞语很有意思:
    单就玄妙观建筑群来说,其格局和规模竞然和故宫相似,……都是广殿宏宇,重檐轩昂。只不过故宫是人间帝王的宫殿,而玄妙观是天上神灵的宫殿。……玄妙观不仅充满了道教所特有的宗教信仰的色彩而且也充分展现了整个建筑群就是一件艺术品,留存至今成了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不过这个建筑群并没有能像故宫那样完整地保留下来,说它如今是建筑博物馆,未免有点夸张。如今的留存,值得观瞻的仅是“三清殿”而已。
    三清殿重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殿堂建筑,也是全国最大最古老的道观殿堂之一。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画家赵伯驹之弟赵伯肃。殿为重檐歇山式,屋脊高十余米,两端有一对高约三米半的南宋砖刻螭。屋面坡度平缓,出檐较深,斗拱疏朗宏大,内部月亮式梁架上檐内槽斗拱的上昂做法,显现着宋代的建筑风范。殿内正中的砖砌须弥座,也是南宋遗物。座上供奉三尊泥塑的三清全身像,法相庄严,虽然在“文革”遭到严重破坏,经过重修后,还能看出南宋道教雕塑风格的影子。殿前建有宽广的青石露台,三面都设有石栏与踏垛,石栏板上的浮雕人物、水族和鸟兽等,形态逼真,极为精美,相传是唐宋时的旧物。
    殿内有三块著名的石碑:一块是吴道子绘的老君像复刻碑,碑刻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上有唐玄宗的御赞和颜真卿的题字,由当时著名刻工张允迪摹刻,由于图像、御赞、题字、摹刻,皆出自名家,被誉为“四绝”。一块是“天庆观尚书省到并部符使帖”石碑,记述了朝廷尚书省同意天庆观道政司科敷料买度牒。碑文对于研究南宋社会经济和宗教的状况,很有价值。还有一块碑矗立于殿东,碑上没镌刻任何文字,被称为“无字碑”。碑高6.7米,宽2.7米,碑座浮雕狮兽及纹饰,刀法粗犷大气,是明初的风格。据史籍记载,碑上原刻有明初文学家方孝孺撰写的碑文。明成祖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命令方孝孺草拟诏书,安抚天下。方孝孺抵死不从,惨遭杀害,且株连十族。这块碑文也连同被铲除,可以作为集权政治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见证。
    三清殿两边是一些配殿。在玄妙观的全盛时期,配殿多达三十余座,那里供奉着数十位神灵。但自清末随着苏州商业中心的东迁,各路商贩纷纷来玄妙观抢滩,他们开始在观内甬道两旁的花圃和隙地上搭起店铺,摆起摊子。有人甚至就直接在殿堂里开店营业,如黄天源糕团店开在神州殿、太阳宫;三万昌、品芳茶馆开设在雷尊殿;连三清殿也成为苏州出售“画画张”的大卖场。被视为清虚之地的圣境也充分世俗化了。玄妙观步夫子庙、相国寺的后尘,尽管是迟了一些,但它的步子比前两者为大。除了商铺、货摊之外,变戏法走江湖的,耍武功卖跌打损伤膏药、大力丸的,唱小曲卖梨膏糖的,敲着小锣招徕人们看西洋景的,让蛇在自己膀臂上咬一口,涂上一点蛇药,立刻消肿以证明其功效的蛇医,拉着胡琴卖唱的落魄才子,还有各式各样的吃食摊:卖糖粥、梅花糕、海棠糕、酒酿圆子的,各种各样的吆喝,配合着形形式式的打击乐器——竹筒、小锣、木头镂空制成的小匣。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极高的表演才能,每个人都不怯场,都在竭力地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货品和才能。人们在这里会听到最热烈、最令人窝心的“市声”。市声是一种不同于天籁的喧嚣之声。天籁固然好,聆听之后,会忘却人间的种种烦恼,然而凡人是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有情欲、物欲,要享受。在玄妙观里,看杂耍,品美食,听市声,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得到满足。
    如果你没有钱,也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享受这里的氛围,正像卖艺人在定场时所说的,有钱出钱,没钱的帮帮场子。如果你听烦了,可到边上品芳茶馆去坐坐,听一档书,或者到牛角浜、旧学前走走,那一带都是旧书店,说不定可以淘到一本久寻未着的书。这里是在大雅之堂里品茗赏艺所不能取代的。在这里,人们社会身份差异所形成的隔阂、界限,统统泯灭了,可以像在自然中一样地放浪形骸。玄妙观是绝俗的,也是绝雅的。无怪乎苏州人谈到去玄妙观,用一个“白相”。
    玄妙观的功能变化,那是随着商业中心的东移至观前街的趋势而自然形成的,上一节说这种变化发生发生在清末,具体点说,就是在同治后期,太平天国被平定了,清廷收复苏州以后。原来西部的老商业中心阊门、山塘街一带破坏得不成样子,东部的观前街一带相对完好,于是商家们转向这个地方来投资。不过还得注意另一个方面,就是现代社会的经济格局和物流方式的形成,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国门紧锁着,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物流的范围是国内,东南沿海和西部内地,苏州与外地沟通主要渠道是水道,阊门、山塘街以及胥门一带占据地势之利。随着国门打开,全国经济中心转移至上海,苏州要对接上海,阊门一带老的商业申心的优势不复存在,再加上后来沪宁铁路建成通车,从平门火车站到观前街,只要经过护龙街一条直路,比到阊门、山塘街顺畅多了。

回到顶端